本报特派记者带您看阅兵——
从23万面红旗到196万个名字的震撼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将在北京举行。
作为安徽省市级媒体代表,安庆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江月将参与报道工作。即日起,本报开设“小江看阅兵”栏目,用第一视角给读者带来报道,敬请关注!
图①:新闻中心举行的第三场记者招待会
长安街上那抹红
向历史致敬 向和平致意
8月30日20时55分,从安庆开出的G2568次列车抵达北京南站。夜晚的车站秩序井然,旅客脚步匆匆。领取采访证件后,我来到了长安街。
此时的长安街,两侧华灯上挂满了红旗,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因为有了这抹红,整个长安街都沉浸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
据了解,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北京市开展了城市景观布置工作,这样的红旗,悬挂了约23万面。
从长安街到酒店的路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标语醒目而庄重。
这座城市正通过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向历史致敬,向和平致意。
图③:记者在参观图片展
记者招待会上
他们的名字一一被提起
北京梅地亚中心是我国很多重大活动新闻中心的所在地,这次纪念活动也不例外。记者招待会、记者见面会都将在这里举行。目前,很多中外记者已经抵达。
“请出示您的证件。”8月31日,在进入梅地亚中心之前,工作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同时核验携带的所有摄影摄像设备。
上午10时,新闻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媒体记者们早已架起了“长枪短炮”。此前,新闻中心已经举行了两场记者招待会。
第三场记者招待会,邀请到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马飞雄、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介绍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抗战纪念设施和抗战遗址、遗物修缮保护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南方日报的记者提问:“在公布的第四批名录中,哪些抗日英烈或抗战纪念设施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否向我们透露一下?”
马飞雄的回答,让在场的记者感动。
感动于一个数字,第四批名录里的著名抗日英烈,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不足35岁。
感动于一个个人名——比如:中美空军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郑少愚,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7团2营营长刘鸣琴,抗日儿童团团员王禾。
…………
在回答记者的最后一个提问时,退役军人事务部相关负责人透露,近代以来,约有2000万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人。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很多记者久久没有离去,也包括我。
历次阅兵图片展
69张图片看中国军事发展
新闻中心的二楼,在走廊的醒目位置,特别设置了“历次阅兵图片展”。图片展通过69张精心挑选的图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军队及军事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图②:历次阅兵图片展(本版图片由记者江月和志愿者拍摄)
我看到,原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的阅兵,是有战马铁骑的。
我想起,周恩来总理说的那句,“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
我自豪,2019年,国庆大阅兵,空中梯队战鹰翱翔,大国重器震撼世界。
顺着时间轴一直往前,照片越来越清晰,军服越来越亮眼,装备越来越先进……这背后,是越来越强大的人民军队,是越来越富强的中国。
“咔嚓!咔嚓!”记者们纷纷用镜头记录照片。
再过两天,他们还将用镜头记录第17次阅兵,记录最新的国之重器,记录人民军队的拔节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