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紧盯“小饭桌” 守护“大安全”

  暑假期间,“小饭桌”的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市市场监管局同步抓住暑期窗口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小饭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

  (8月26日《安庆晚报》)

  “小饭桌”不小,一头连着孩子健康,一头系着家庭安心。对双职工家庭而言,“小饭桌”是照护孩子、解决用餐难题的重要选择;对孩子来说,“小饭桌”的一餐一饭直接关系着身体健康。但长期以来,部分“小饭桌”存在的无照无证经营、食材索证索票不规范等问题,像一颗“定时炸弹”——食材来源不明可能暗藏卫生隐患,操作不规范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这些都让家长忧心忡忡。

  安庆市的专项整治,正是瞄准了家长的“心头忧”。执法人员深入校园周边、居民小区等“小饭桌”集中区逐户排查,既查经营资质,也查食材安全,从源头堵住风险漏洞。这种“靶向治理”的做法,不仅是对食品安全底线的坚守,更让家长看到了监管部门的担当——当“小饭桌”的每一份食材都可追溯、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合规,家长才能放下心来,孩子才能吃得安心。

  暑期专项排查能快速清理“小饭桌”的突出问题,但要让安全常态长效,不能只靠“一阵风”式的整治。当前,部分“小饭桌”隐蔽在居民小区内,经营模式灵活,容易出现“整治时规范、整治后反弹”的情况;还有些经营者安全意识薄弱,整改后仍可能因图方便而放松要求。

  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一方面,可推动“小饭桌”备案制常态化,明确经营资质、场地标准、食材管理等具体要求,让经营者有章可循;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可联合社区、学校建立“日常巡查+定期复查”制度,利用社区网格员的“就近优势”实时监督,对整改不到位或反复违规的“小饭桌”依法取缔,形成“不敢违、不能违”的震慑。此外,还可畅通家长投诉渠道,鼓励家长参与监督,把“小饭桌”安全置于“阳光之下”。

  规范“小饭桌”,也是在守护“大民生”。“小饭桌”的规范与否,看似是个体餐饮点的管理问题,实则是城市民生服务的“缩影”。一个城市对“小饭桌”的重视程度,体现了对儿童健康的关怀,也反映了对家庭需求的回应。当“小饭桌”从“监管盲区”变为“规范阵地”,不仅能减少食品安全风险,更能缓解家庭照护压力,让家长更安心地投入工作,这正是“小切口”解决“大民生”的生动体现。

  对经营者而言,规范经营并非“负担”,而是长远发展的“底气”。只有守住安全底线,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让“小饭桌”从“临时托管点”变成“口碑服务点”;对监管部门而言,管好“小饭桌”是责任,更是使命——每一次排查、每一份整改通知,都是在为孩子的健康筑起防护墙,为家庭的安心注入“定心剂”。

  “小饭桌”里有大民生,一餐一饭藏着百姓期盼。安庆市的专项整治为“小饭桌”安全管理开了个好头,期待更多地方能跟进完善长效机制,让“校外饭桌”始终安全、健康、暖心,真正成为家长放心、孩子喜欢的“第二餐桌”。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