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上好“开学消费”这堂成长实践课

  暑期余额不足,不少家长和学生开始着手准备新学期的学习辅导资料和学习用品。连日来,记者走访安庆各大文具店、书店等发现,各类学习用品纷纷迎来销售小高峰。

  (8月28日《安庆晚报》)

  暑假收尾,开学消费成了许多家庭的“固定项目”。正如记者采访所发现的那样,教辅类书籍卖得火、花式“装备”受欢迎……市场一派“开学经济火,学生选购忙”的景象。此时此刻,每位家长不妨借开学消费,给孩子上堂成长实践课。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理性消费”是这堂成长实践课的第一章节。此时,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需求清单”,把“想要”和“必需”分开,再算一算“性价比账”:普通书包能装书本、结实耐用,和联名款功能相差不大;基础款钢笔书写流畅,未必比不上智能笔……让孩子们学会取舍,弄明白“贵的未必对,适合学习需求的才是最好的”,由此,理性消费的意识才会随之扎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堂成长实践课的第二章节,就是让孩子读懂“劳动创造价值”。采购完装备后,不妨和孩子一起算算总花费,聊聊“爸爸妈妈一天工作能挣多少钱”“这些文具需要付出多少劳动才能换来”……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带孩子跟着爸爸妈妈下田头、进车间体验劳动,让他们亲手试试弯腰插秧、组装零件的累,从此再拿起文具时,便会懂得这些开学装备里,流淌着父母多少辛劳的汗水。

  这堂成长实践课的重点,是让艰苦朴素的品质融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可以和孩子搞一场“旧物改造迎新”活动:不买新文具,而是和孩子一起改造旧物——给褪色的书包缝上喜欢的布贴,用彩笔在旧笔盒上画图案,把短铅笔套上延长器继续用。学校不妨开展“旧物共享·创意焕新”活动,组织学生把用不上但完好的旧文具捐赠给有需要的同学,或用贴纸、布料装饰旧笔盒、修补旧书包,既让旧物发挥价值,也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理解“惜物就是朴素”……多措并举在孩子心中种下艰苦朴素的种子。

  开学消费事小,却关乎孩子成长。让我们借开学消费契机,为孩子上好这堂成长实践课,让优良品格成为更珍贵的“开学礼”。


(艾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