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旅游美食->正文

浙江天台紫凝:云雾深处的共富禅境

  藏于浙东天台山脉云雾中的紫凝山,群峰绵延,翠色层叠,五百余米的海拔托起一片灵秀秘境。作为国家级非遗《易筋经》的发源地,这里不仅有佛手岩、龙湫飞瀑、千年古刹等自然人文景观,还有紫凝黄茶、杨梅、红心李等丰富的物产,吸引着众多游客。2025年上半年紫凝片区游客量突破12万人次,同比增长45%,“产业出山、文旅出圈”正逐步成为现实。

  山水交织的诗意长卷

  紫凝山的晨雾中透着自然的清新。沿徒步山道上行,佛手岩形态奇特,天然岩石纹理别具一格;行至山腰,龙湫飞瀑从崖壁奔流而下,相传唐时茶圣陆羽品其清冽,誉之为“天下第十七水”。登顶远眺,林海茫茫,千年古刹普门寺的飞檐在绿意间若隐若现,山风伴着草木气息与寺院钟声,绘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静谧画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党组织带领党员定期开展山林管护、巡山护水工作,守护了这一方生态净土。紫凝以自然为基,打造了观天台、云端花园、星空营地等一批文旅项目,将山水“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近年来,紫凝先后获评浙江省第四批旅游风情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第三批浙江省自然保护地融合发展村等,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同频共振。

千年文脉的当代传承

  紫凝山的历史可追溯至1500年前,相传唐代智者大师在此诵经时紫云聚顶,山名由此而来。紫凝《易筋经》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紫凝周边仍留存着诸多与之相关的历史印记。为守住这份传承,当地不仅邀请非遗传承人与游客互动展示技艺,更精心打造了易艾匠人教习基地、易箫馆等传承基地,构建起“游、学、养、练”一体的研学模式。游客与学子可在此沉浸式“习武悟道”——在易筋经的一招一式中感悟武学魅力,在易箫的清音中体会非遗雅韵,更在艾草氤氲中收获养生智慧。今年,紫凝已举办研学班4批次,参与人数达600余人,让紫凝成为青少年传承国学、弘扬武学的新热土。

茶果飘香的共富密码

  紫凝山的云雾气候与沙质土壤孕育了独特物产,清明前的黄茶,条索紧结、茶汤澄黄,目前种植规模已达千亩;六月的东魁杨梅紫黑饱满、盛夏的红心李酸甜可口、八月的高山西瓜晶莹多汁,构成“三季有鲜品”的产业格局。在“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下,特色农产逐步向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村里的共富直播间,村支书与助农村播的跨界联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同时,在平桥镇的牵线搭桥下,紫凝联合快递企业开通冷链专线,打造3个共富驿站,实现鲜果直达。目前,黄茶、杨梅、红心李等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增长22%,种植户户均年增收5万元,其中结对帮扶的13户困难家庭年均增收达4万元以上。

禅养融合的文旅新篇

  如今,紫凝正以“禅养融合”为核心,推进特色旅游升级。通过整合资源串联起三条特色线路:非遗研学线串联易筋经体验馆与古刹遗址,山水观光线覆盖佛手岩至龙湫飞瀑,农事体验线连接千亩黄茶园与多彩果园。为便利游客深度体验,村里盘活闲置农房,沿途搭建3处露营基地,配备非遗文化馆、易筋经课堂等设施,打造“可玩、可看、可感”的易筋经小镇。游客服务中心升级智慧导览系统,提供“问禅指引”“山货代购”等暖心服务。同时,举办“易筋经交流大赛”“易箫文化节”“星空露营节”等活动吸引数万游客,推动“一日观光”迈向“多日深度体验”,实现景观旅游向文化沉浸跨越。

  如今,紫凝锚定“禅养共生、茶果飘香”的特色,进一步挖掘农文旅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实现“以文兴旅、以旅创富”的新图景,绘就人文与自然相融、百姓与产业共兴的“和合”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