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国”主题采访报道组走进安庆系列报道之一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六尺巷旁,为民服务的天地更加宽广。桐城市文昌街道西苑社区将服务阵地前移至居民家门口,自2022年打造“红色港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以来,建立“你呼我应”的快速响应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持续做实做优民生服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可见、可感、更有效。
昔日旧停车场
变身居民“幸福港湾”
“出门走几步就是‘红色港湾’,这里有桌椅、空调,环境干净整洁,和朋友下下象棋、聊聊天,特别惬意,我们都爱来。”79岁的胡斌大爷家住桐城市西苑社区西苑新村,几乎每天都会和老伙伴们来这里坐一坐。这个温馨的空间,如今已成为社区老年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地。
西苑社区是桐城市最早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公共活动空间一度紧缺。为更好地开展社区活动、增强凝聚力,2022年,社区整合资源,将西苑新村一处旧停车场改造为“红色港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造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棋艺天地、才艺乐园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阵地。
焕然一新的“红色港湾”很快赢得居民喜爱。77岁的杨秀芬和72岁的占月珍分别捐款2000元、1000元,用于补贴实践点的日常水电开支。“小区改造得这么好,我们特别高兴,如今真是过上了好日子!”占月珍开心地说。此外,“红色港湾”还收到居民和共建单位捐赠的图书3000余册。
多彩活动聚人心
一老一小乐开怀
面向老年人组织健康义诊、广场舞比赛;为青少年推出周五夜读会、手工编织课、防溺水宣传和课外辅导;针对年轻群体开展插花、美妆、身材管理等课程……“红色港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常态化开展的各类活动,让居民在一场场生动活泼的互动中,感受桐城的历史底蕴,汲取桐城派文化的深厚滋养。
仅2024年一年间,西苑社区组织开展活动244场,有效联结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大家平时工作忙,特别是年轻人,很少有机会相聚。我们通过活动把大家聚起来,增进了解,从陌生人变成熟人,生活中的很多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西苑社区党总支书记乔丽娟说。
周五夜读会已成为“红色港湾”的特色品牌活动。自2022年10月21日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231期,内容涵盖专业课程、文艺科普等多个门类,并设有互动交流、答疑环节,深受孩子们欢迎。
为保障活动持续开展,社区“两委”广泛走访,邀请退休教师、文艺能人、大学生等积极参与。寒暑假期间,“红色港湾”还推出“公益托管班”,由大学生志愿者为双职工家庭提供照护服务。上午孩子们写作业,下午阅读、做手工、游戏,氛围和乐融融。
六尺巷里传佳话
巧解邻居千千结
居民出现矛盾如何化解?在“红色港湾”的六尺巷调解室里,金牌调解员乔丽娟自有办法。
今年8月,楼上楼下两户居民因夜间噪音发生争执。初三学生熬夜学习动静不小,楼下78岁的胡奶奶心脏不好,难以安眠。“孩子正值升学关键期,老人也需要静养,问题棘手。我们借六尺巷故事,遵循‘听、辨、劝、借、让、和’六步法则,引导彼此体谅。最终,胡奶奶主动调换卧室,避免了噪音干扰。”乔丽娟说,“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是我们化解纠纷的法宝。感悟‘和’之道,群众的格局更开阔了——商户落实‘门前三包’提升城市形象,居民发扬礼让精神和睦相处。不少夫妻吵架、邻里纠纷在网格员的走访中就被悄无声息化解了。”
此外,社区里还活跃着一支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队伍:老年志愿者自愿结对、彼此照顾,青年志愿者走街串户、看望孤寡老人,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则发挥特长、服务群众。该社区注册志愿者人数从2019年的79人增长到目前的900余人。
聚焦“微服务”,西苑社区精心推出“8个服务到家”:党的声音传递到家、移风易俗宣传到家、特殊群体走访到家、天灾人祸温暖到家、家庭纠纷调解到家、生活困难慰问到家、大病住院看望到家、健康卫生关爱到家,让居民时刻感受到“社区服务就在身边”。
“生活在西苑社区,太幸福了!”84岁居民刘幸美朴素的话语,道出了社区近7000位居民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