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潺潺清流浸润和美乡村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水的清澈向来是乡村风貌的直观注脚。我市长效推动农村生活污水与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潺潺清流浸润着和美乡村,将一幅幅“臭水塘”的旧景改写成了“山水画”的新篇,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水作为生命之源,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根本依托。曾几何时,在不少乡村,生活污水随意乱排、黑臭水体随处可见。这不仅让原本生态宜人的村容村貌变得脏乱邋遢,滋生的致病菌还直接威胁着村民身体健康。唯有坚持不懈地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让潺潺清流重回乡间,让清新生态成为乡村标配,才能切实保障村民宜居生活,更成为筑牢生态振兴的坚实根基。
“治污先治源,清源方流长”,精准破题是清流重生的前提。乡村水环境问题成因复杂,生活污水直排、水体淤积、管网缺失等“病灶”交织。必须摒弃“一刀切”治理,以“一水一策”靶向攻坚:对城郊村落实施污水管网全覆盖,让厨房、卫生间污水“截源入管”;对偏远村庄采用小型生态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就地净化循环;对黑臭水体推行“清淤+护岸+水生植物种植”组合方案,恢复水体自净能力。如此靶向发力,才能为清流奔涌真正扫清障碍。
“一时治水易,长久护水难”,建立长效机制是清流永续的保障。若想让潺潺清流持续浸润乡村,必须筑牢制度“堤坝”。将治理水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明确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的管护责任,实现“每段水有人管、每个塘有人护”;建立“水质监测+村民监督”双重防线,定期取样检测与“随手拍举报”联动,及时遏制污染苗头;探索“生态管护+收益共享”模式,在整治水域发展莲藕种植、鱼虾养殖,收益反哺管护经费,形成“治水管水用水”的良性循环。
治污见真功,护水见恒心。让我们责任不放松、排查不松懈、参与不停止,坚决守住这汪清水,让潺潺清流常绕村头,浸润乡村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