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黑污同治让碧水清流润泽和美乡村

  近日,安庆市2025年三季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进展情况。近年来,我市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安庆日报》10月9日)

  农村水域是农村整体环境中“流动着的血液”,也是农民群众生存生活生产都离不开的生命之源。曾几何时,在不少乡村,生活污水随意乱排、黑臭水体不时可见,因而在我市乡村出现了多条黑臭水体。这些生活污水,这些刺鼻难闻气味的黑臭水体,玷污了原本生态宜人的村容村貌,也严重影响了村民们的种养殖和生活,成为了他们身边的痛点。坚持黑污同治,让碧水清流润泽和美乡村,已关乎着他们的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也是改善水环境与建设和美乡村的关键所在。

  黑污同治,让碧水清流润泽和美乡村,是改善水环境的重点,更是难点。在农村,房屋多为自建房,农民群众生活污水排放方式各异,有的就地泼洒,使其自然蒸发或渗入土壤;有的就近排放,通过明沟或暗渠进入溪流、江河及湖泊。我们要因地制宜,对城郊村采用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治理模式,针对人口相对较少的偏远村庄,可采用单户治理模式,以改厕为主;或采用小型生态处理设施,实现污水就地净化循环,以此精准分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则需通过内源与外源同治、岸线与水体兼顾、治理与修复结合,高标准推进。我市对86条农村黑臭水体,以建立清单台账,逐一溯源调查、分析污染成因,实施一水一策的精准治理,终于治理好85条农村黑臭水体。年底,将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至时,我们就能让碧水清流润泽和美乡村,乡村的绿水青山将会更靓。

  作为农业大市,这份沉甸甸的黑污同治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精准发力,持之以恒治理的结果。这也说明,农村污水和黑臭水体的治理,只要拿出硬担当、用足硬功夫,坚持精准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唤回农村碧水清流,取得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黑污同治,让碧水清流润泽和美乡村,是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捷径可走,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将农村生活污水分为“黑水”和“灰水”。前者指厕所粪污水,占比相对较低,主要污染物指标高,威胁人体健康;后者指厨房用水、洗涤用水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相对较低。我们要重点治理“黑水”,统筹治理“灰水”。如探索“污水—湿地净化—农田灌溉”模式,既降低运维成本,又实现资源化利用,让农村水生态不断向好,提升农民的人居环境。

  在黑臭水体的精准治理上,我们要发力推动河湖长制向村级延伸。还要对农村黑臭水体中淤积严重的河道、湖泊等开展清淤疏浚,为碧水清流腾出一方空间。要下功夫打造水系连通渠道,开发源头活水。以“一水一策”,科学栽植水生经济作物,放养鱼、虾、蚌、螺等,探索“生态管护+收益共享”模式,推动农村水体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确保让碧水清流润泽和美乡村。

  需要提及的是“一时治水易,长久护水难”。我市已完成治理黑臭水体达85条,离全面“消黑”仅一步之遥。但治理成效是否稳固,若管控措施减弱是否会出现反复,是否做到了标本兼治,还要回头看。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监督评估机制,持续追踪,加强防范。同时,加强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护,巩固成果,确保取得整治实效,我们才能唤回和守住农村的碧水清流。

  “治污先治源,清源方流长”。黑污同治,这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实施标本兼治,常抓不懈,长效管理;也需要督促农村相关企业转换生产方式,承担起治理责任;还需要发动村民们参与监督和管护,尽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我们就能黑污同治,让碧水清流润泽和美乡村,让村民们在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乡村中安居乐业。


(特约评论员 潘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