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媒公”牵红线 100余对新人喜结连理
“婚姻不是交易,而是两颗心的相互靠近。”迎江区政协委员舒永平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面对婚恋市场“信息失真、收费较高、匹配低效”的痛点,这位1975年出生的企业家放下商业思维,以公益“媒公”的身份深耕婚恋服务,三年来他自掏腰包搭平台、办活动,已促成100余对单身男女步入婚姻,他用温情与责任架起幸福桥梁。
舒永平的主业是餐饮管理,却始终牵挂身边人的“人生大事”。“年轻人忙、社交圈窄,找对象难;部分婚介套路多、收费高,把良缘变‘生意’。”他深知婚姻关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作为政协委员更有责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于是,他确立“免费推荐、免费沟通”原则,投入时间与资金,将这份公益视作“为民服务”的履职延伸。
为打破传统婚介信息壁垒,舒永平自掏12万余元打造“媒公说媒”公益相亲平台。不同于简单信息罗列,该平台核心是“深度匹配”——每一位求助者,都要与他进行至少1小时面对面沟通。他的“红娘笔记”里,详细记录着单身者的性格、兴趣、生活习惯与家庭规划。“爱摄影,周末去湿地公园”“教师家庭,重视家庭教育”“不介意异地,月见两次”……凭借这些细节,他精准捕捉契合点,促成不少良缘。“一个搞设计的姑娘和一个搞建筑的小伙都爱徒步,我拉他们去户外联谊,俩人志同道合,最终喜结连理,现在孩子快一岁了。”说起这些,舒永平满是笑意。
2022年以来,舒永平策划了60余场相亲活动,形式多样且紧扣“真诚交流”,包括举办春日“户外野餐会”、秋日“读书沙龙”、传统婚俗“中式相亲会”,覆盖20岁至40岁单身群体。截至今年10月中旬,102对男女通过他牵线走到一起。细心的舒永平还善于“细节助攻”,譬如提醒男方“姑娘对花粉过敏,别送鲜花”,告知女方“男方母亲爱吃手工饺子,聊家常时可以提一句”,让初见少了拘谨、多了温暖。如今,新人的喜糖、宝宝满月照被他整理成“幸福档案”。“这是我最珍贵的‘业绩’,比餐厅盈利更有成就感。”舒永平开心地说。
公益“媒公”舒永平的公益不止为婚恋牵线。2010至2025年,他连续16年为60余名高考生免费送考;2020年防汛时,他自费采购6000余元饮用水、大米送往受灾乡镇;2024年寒冬,他为大桥敬老院送去30套羽绒服,温暖了银发群体的心。下一步,他还计划联合社区、企业推广公益“媒公”经验,搭建更多公益婚恋平台,让更多人在真诚中寻得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