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心态豁达 勤俭自立
百岁老人章恕琴书写生命传奇

  在全市享受高龄津贴的老人中,章恕琴是最年长的一位。这位历经百年风雨的老人,用自尊自立的品格、乐观豁达的心态,书写了一段动人的长寿传奇,其朴素的生活智慧也给人诸多启示。

l_CB20251029080847518016.jpg.jpg

  章恕琴的前半生,饱经沧桑。儿子汪大武回忆,自己一岁多时,父亲随南京中央大学迁往台湾,留下母亲一人“独撑门户,自力更生”。这位曾裹小脚的女性,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走进服装厂,靠双手撑起整个家。“在服装厂参加工作,有一份工资,可以养活家庭,培养我成人。”汪大武说。即便在汪大武1968年插队落户、调往上海工作后,章恕琴仍长期独自在安庆生活,始终坚守着“不麻烦人、不拖累人”的信念,事事亲力亲为,铸就了坚韧的自尊与独立人格。直到前两年,她仍坚持自己打扫房间、打理个人卫生,甚至还会让晚辈穿针引线,自己缝补旧衣袜,“动动手脚,就不容易呆痴”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

  谈及母亲的长寿秘诀,汪大武认为,首要在于她自尊乐观的人生态度。老人在逆境中从不怨天尤人,始终对生活抱有希望。退休后,她坚持打太极拳、练老年健身操,还有个独特的养生习惯——用手串摩挲双手安定养神。平日里,她喜欢看电视、听黄梅戏,偶尔打小麻将活动脑筋。她记忆力超群,家族三代十几位亲人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

  饮食上,老人并无特殊讲究,“有什么就吃什么”,唯独因困难时期吃够了山芋和稀饭而不再食用。她对糯米食和甜食则格外偏爱,一生勤俭,剩菜剩饭从不浪费。儿媳唐元嫦介绍,如今老人卧床休养,饮食仍精心安排。“现在每天两餐,每天坚持给她喂鸡蛋和牛奶,把蛋黄、蛋白捣碎,中午前基本能吃完,晚上视情况准备些软烂的饭菜,把小青菜、茄子烧烂、弄碎喂她吃。”

  老人脾胃功能好,去年一顿尚能食用四块绿豆糕。偶尔感冒,她不依赖药物,习惯连喝三杯开水发汗自愈,抵抗力令家人称奇。更让人惊叹的是,她在94岁高龄接受髋骨置换手术前,体检指标竟与七十多岁的人相仿,医生也感到惊讶。这一切,或许正是她长期积极生活、心态豁达的生动体现。

  “她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知道感恩。”汪大武动情地说。无论是亲朋邻居帮忙修理水电、代缴费用,还是各级领导节日慰问,老人都铭记于心,反复叮嘱儿子不忘感谢。她感恩新社会让她自食其力,也欣慰于晚年赶上了好时代:改革开放后生活改善,孙子考上北京大学并成为欧科院院士,政府发放高龄津贴,社会关怀备至,这些都让她觉得“活得很有滋味”。

  2014年,儿子汪大武曾接母亲至上海共同生活,可老人始终心系故土安庆。2022年初,家人尊重其意愿,克服困难陪她回到安庆。回到熟悉的环境,亲朋老友络绎探望,国外重孙女的视频问候,都让她倍感欣慰。今年,家人特意购置江景电梯房,方便用轮椅推她出行。虽然自2024年摔倒后卧床不起,但儿媳唐元嫦表示:“她很乐观开朗,虽然躺在床上,神志依然清楚。”

  回顾母亲的一生,汪大武感慨,是老人的自强自尊、乐观豁达、知足感恩,以及家人与社会持续的关爱,共同铸就了这段生命奇迹。从乱世自立到四世同堂,章恕琴老人的百年人生告诉我们:长寿从无捷径,自尊自立的品格、乐观豁达的心态、勤俭感恩的情怀,便是滋养生命的最好养分。


(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