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商流动资金承压逼近极限
汽车经销商流通资金这根弦越绷越紧,正在成为汽车经销商不能承受之重。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最新预测,今年国内乘用车零售量有望触及2435万辆,同比实现6%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将突破56%。光鲜数据之下,汽车经销商群体正遭遇近8年最严峻的生存危机。
为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日呼吁,应加大力度给予汽车经销商政策支持。当前,汽车经销商的新车销售出现大面积亏损,普遍存在现金流赤字经营和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的情况,已难以摆脱生存困境。现阶段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是消费不振和厂家批发量的双重压力使得经销商库存维持高位,为降低资金压力和融资成本,经销商被迫低价抛售求生;二是价格内卷使得进销价格倒挂严重,经销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同时又面临融资到期履约困难的压力,经营回款逼近断流,资金链断裂风险陡增。
这并非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首次就经销商流动资金紧张问题面向全行业发出呼吁。去年9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政府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当前汽车经销商面临资金困境和关停风险相关情况的紧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然而时隔一年,汽车经销商仍然深陷资金链危局,而且越陷越深。
涉及汽车经销商的帮扶略显不足
2025年,无论是汽车生产端还是汽车消费端,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接二连三出炉,直指行业突出问题和矛盾。从消费端看,10月9日,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迎来关键节点。随着第四批中央财政补贴资金690亿元正式下达并全面开放申领,全年3000亿元国补计划正式进入收官冲刺阶段。在以旧换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的刺激下,1~9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
从供应链端看,今年6月1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施行,为解决汽车产业链账期顽疾提供了政策依据。此后,17家重点车企公开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另外,修订完成并于10月15日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也明确规定:禁止具备资金、技术、渠道等优势的大型企业等经营者,要求中小企业接受明显不合理的付款条件(如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账期),或拖欠货款、工程款、服务款等应收账款。
除此之外,针对车企的还有,6月9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对已获得准入许可的车企及产品展开全面检查。在当前汽车行业价格战激烈、质量底线受挑战的背景下,此次检查为行业无序竞争按下暂停键,划定质量安全红线。10月9日,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指出,要对涉嫌价格无序竞争的经营者进行提醒告诫,要求其自觉规范价格行为,严守价格竞争底线。对提醒告诫后仍未规范价格行为的经营者予以重点关注,必要时开展成本调查、价格监督检查,发现价格违法违规问题的,依法予以查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如果治理价格无序竞争落实到位,汽车市场价格企稳,将有利于缓解汽车销售终端的价格倒挂情况。目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在广泛收集经销商所反映的情况和建议,确保维护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指出,纵观整个汽车产业链,处于下游的汽车经销商处境艰难,可以用“水深火热”来形容,但是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却略显不足。
“一口价”有助于缓解价格倒挂
除了资金链纾困,汽车市场愈发加重的零售价低于批发价的倒挂乱象,则让本就噤若寒蝉的经销商雪上加霜。为此,不少车企已着手治理价格倒挂,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新年伊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别克、凯迪拉克、东风日产、一汽-大众、广汽丰田、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陆续推出“一口价”,备受市场关注,并被认为有助于缓解价格倾轧。此后,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自主品牌也加入进来。
5月底,车企更是争相以“一口价”的方式抢夺客户:比亚迪在限时“一口价”活动中,王朝、海洋双网络的智驾辅助版新车型最高优惠5.3万元,最低价为5.58万元;包括零跑C16增程、零跑C11增程、零跑C10在内的3款车型给出限时“一口价”;吉利银河共计6款车型采取限时“一口价”,最高优惠1.8万元,起售价最低5.98万元。
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厂家推出“一口价”活动,能为其减轻一定的成本负担。因为在没有厂家限时补贴的时候,经销商要与同品牌和其他品牌门店竞争,就要自己对零售价格进行调节,有时为了完成销量任务拿到返点,就导致了价格倒挂现象的出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74.4%的经销商表示经营品牌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其中43.6%的倒挂幅度超过15%。郎学红表示,当前影响汽车经销商经营状况的首要因素就是价格倒挂,当前价格倒挂比较严重的品牌应该及时调整指导价格,或者对一部分车型实施限时“一口价”政策。“一口价”可以看作是品牌对指导价进行了调整,可以起到改善经销商流动资金压力的作用。
她介绍,“一口价”模式中,参与活动的车型类似于采取了代理制,经销商不用额外背负库存,同时不以进销差的方式盈利,而是获取一定比例的销售佣金。同时,这种模式因为是厂家直接采取限价,所以也规避了涉嫌横向价格垄断协议。对于消费者和经销商而言,还能缩短价格博弈付出的时间成本,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成交。
期盼阶段性金融纾困政策措施
去年9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递交的《报告》也曾呼吁金融机构给予经销商一定支持,但从目前看效果不佳,反而有加重迹象。显然,这与行业整体经营情况呈现恶化不无关系。
车e估相关人士表示,现阶段汽车经销商库存融资业务的吸引力正持续下降,甚至已成为需要审慎评估的高风险领域。库存融资的核心价值依赖于车辆抵押品的流动性与经销商的还款能力,但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两大基础均已动摇。价格内卷导致新车贬值速度加快,抵押品价值面临缩水风险,而汽车经销商进销价格倒挂带来的营收下滑,直接削弱了其还款履约能力,经营回款断流的情况屡见不鲜。此外,房地产市场尚未摆脱下行趋势,汽车经销商用于补充抵押的展厅房产、自有土地等不动产,可以说是库存融资的“第二还款来源”,其价值稳定性关系到风险敞口的缓释能力。但2023年以来,重点城市商用地产价格下跌,这种估值缩水直接导致抵押率核算大幅收紧。多数银行将汽车经销商不动产抵押率下调,部分机构甚至暂停接受商用物业作为补充抵押。
无论是燃油车经销商的生存危机,还是新能源车转型中的不确定性,都让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难度显著提升,在不良率攀升的预期下,自然对这类业务趋于谨慎。金融机构的顾虑并非毫无道理,在汽车经销商普遍面临亏损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需要政策层面搭建风险缓冲机制。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金融监管总局修订的《银行保险机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强化了对高风险业务的限额管理,要求金融租赁公司对单一关联方融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30%,使得金融机构在投放汽车经销商融资时更注重抵押品的“硬实力”。
2025年,即使是表现较好的豪华品牌细分市场,也呈现出新车盈利萎缩的局面,靠汽车金融保险等衍生业务维持低毛利的被动局面,面临着资金流动性极度紧张的突出问题。
郎学红透露,相比两年前,一些经销商的授信额度被压缩了一半,希望商业银行考虑到年底车市旺季即将到来,适度增加经销商授信额度,同时也期待厂家积极改善价格倒挂状况,对于大幅价格倒挂车型及时调整相关价格政策,同时对价格倒挂幅度较大的车型给予前置性返利措施。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总量为345万辆新车,创近两年新高,按每辆车15万元估算,冻结超过5100亿元资金,超半数经销商陷入亏损,每天有超12家门店悄然退网。而到8月底,全国积压乘用车316万辆,以支撑销售天数衡量,可满足未来42天的销售需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坦言,当前经销商的销售毛利偏低,市场竞争压力偏大,二手车盈利尚未有效提升,生存状态亟需改善,期待相关部门能够有所行动,研究出台面向汽车经销领域的阶段性金融纾困政策措施,包括:相关部门组织汽车经销领域金融环境专项调研,梳理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区域龙头经销商集团和中小汽车经销商等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研究制定汽车经销领域融资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支持力度,从而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流通的功能;金融机构与汽车经销商共同推动汽车市场稳定,对现有贷款以灵活方式进行展期和延续,同时,逐步增加对经销商的授信额度,拓宽贷款使用范围;鼓励政策性银行对汽车经销商设立授信专项政策,鼓励消费者更充分地使用贷款贴息政策购车。
头部企业率先展开自救行动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种种因素推动四季度市场状况会有所反弹,但可能无法支撑经销商经营状况扭转,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仍将存在。
协会发布的9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从6月开始,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呈现稳中下降的趋势,行业景气度有所改善。
9月进入汽车销售旺季,加之下半年行业商协会发布有关“反内卷”倡议,政府部门着手治理行业无序竞争,相较于上半年汽车零售端市场价格出现了企稳迹象,所以经销商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不过,在金九银十汽车销售旺季到来之际,从门店并没有增加销售人员的举措可以看出,目前经销商仍然对汽车市场整体趋势没有表现出充足的信心。
从目前经销商反馈数据来看,经销商对于10月的市场需求预期好于9月。从库存预警指数主要指标看,9月市场也印证了金九银十的说法。各地秋季车展的举办,以及开学季和结婚季、假日自驾旅游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车市进入旺季。另外,地方政府继续推出汽车消费券,车展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总体看,“金九银十”成色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在新能源购置税补贴政策退坡预期和“两新”政策持续到年底的背景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今年最后两个月的终端销量保持乐观,车市可能出现翘尾行情。
但对于经销商来说,销量增长无法与利润增长画等号,在没有强力帮扶政策的情况下,经销商只能积极自救,自救的方式之一就是调整品牌结构。郎学红表示,当前很多经销商都在试图切换品牌,但苦于不知道哪些品牌具备较好的前景,因此犹豫不决导致在亏损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以中升集团为例,其从去年开始大刀阔斧的转型行动,可为其他经销商提供参考。中升集团并不是一股脑地全面电动化,而是将弱势品牌切换为新能源品牌,同时调整、新增优势燃油车品牌。其实一些强势的合资品牌也比较务实,考虑到区域网络情况,已开始接受面积较大的4S店将门店进行切割的方式进行资源集约化,允许经销商采用更小投入的方式维持经营平衡。
近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综合多维度指标,作为经销商投资建店的风险参考,帮助有积极转型意愿的经销商,根据自身特点和能力制定适合自己的优化网络建设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