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乡村合伙人打开创业新天地

  黄其健、胡俊明、季学超,是安徽省怀宁县平山镇亿乡礼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三名“90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从各自在外地“单打独斗”到农村共同创业,将家乡的菜籽油、大米等农产品,通过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到全国各地,三位年轻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也带动了乡亲们增收。

  (11月18日《安庆晚报》)

  当下,返乡创业呈现出“合伙化”“团队化”“产业化”趋势,这种以青年为核心的抱团创业模式,被称为乡村版“中国合伙人”。把乡村版“中国合伙人”当作一种可复制的组织创新来看待,对推动乡村振兴、稳住粮食安全、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单打独斗往往难以同时兼顾生产、加工、销售与品牌建设,抱团创业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放大资源配置的效率。合伙模式通过分工互补,把种植端、加工端、营销端有机连接起来,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青年人带回来的市场意识、数字技能和外部人脉,与本地土地、劳动力、原料互为补充,迅速将分散的小规模生产转变为可规模化运作的产业单元,从而实现资源的“乘数效应”。

  农产品要脱颖而出,不仅要有地理与资源优势,更需通过深加工、标准化与品牌叙事来提升附加值。抱团创业在这些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团队化经营有利于在生产流程中落实质量控制、溯源体系与诚信承诺,推进质量与品牌的可持续建设,通过一致的品质与故事把产品推向中高端市场,从而摆脱“原材料低价出售”的困局,真正把乡愁资源变成持续的经济收益。

  新媒体与电商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使得优质的乡村产品能够触达全国消费者。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伙人中既有懂技术的推广者,也有负责线下联结的经营者,抱团合力能在短时间内验证市场、快速迭代产品、形成口碑。这里面的关键,是把“直播热”转为长期的渠道策略,而非短期促销,把单次成交转为黏性客户与品牌信任。

  年轻人返乡创业需要支持,抱团创业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合伙创业需要土地流转、加工用地、融资支持、税收激励与物流保障等制度性支撑。这就需要制度供给要与创业意愿相匹配,政府应把扶持重点从“单兵补贴”向“组织赋能”转变,简化企业落地流程、提供质量认证与品牌培育服务、搭建合作社与企业的对接平台、创新信用和保险工具以分担初期风险。同时,要鼓励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参与,形成多方协同的生态体系。

  合伙创业虽好,但也要防范组织化创业中的风险。在合伙创业时,应制定明确的章程与权责分配,建立透明的财务与利润分配机制,提前设计退出与纠纷解决通道。并在村级层面推动民主监督与群众参与,避免因小利导致信任破裂,影响乡村长期发展。

  乡村版“中国合伙人”是一种以青年为纽带、以组织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乡村创业新模式,打开了返乡创业新天地。要把这一模式从个案变为常态,既要尊重市场选择,也要做好制度设计,把自下而上的创业创新同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有效衔接,让更多乡村版“中国合伙人”在“抱团创业”中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