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人在阅读中爱上“悦读”
近日,2024年度“书香安徽”全民阅读系列推荐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大观区图书馆“城市静生活”阅读空间与安庆师范大学延乔书屋,荣获安徽省“十佳阅读推广空间”称号,为我市公共文化建设再添亮眼名片。 (《安庆晚报》11月19日)
阅读是城市文化力与公共品位的重要标识。打造高质量的阅读空间,既是文化惠民的具体举措,更是培养社会阅读习惯、激发公民公共精神的重要路径。要让更多人从“被动看书”走向“主动悦读”,关键在于把抽象的阅读倡导变为可见、可感、可参与的现实场域。
阅读空间要有温度、有故事,才能吸引人常来常驻。这就要求阅读场所不仅提供书籍,还应承载地域记忆与生活气息。通过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展示地方史志、策划主题展陈与深度讲座,阅读空间便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个人与公共的文化纽带。真正的阅读场所不单单提供书籍,还能够触发共鸣、促成对话的公共客厅。
阅读推广不是一次性活动,把“想读书”的意愿变成好读书、易读书的现实。这要求在交通可达、开放时间、借阅流程、无障碍设施等方面下功夫。比如推广自助借还、延长服务时段、在社区、学校、医院等生活场景设置分布式微型阅读点,能把阅读机会带到更多人的日常路径中,让碎片时间也能为阅读所用。
打造阅读空间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推进,阅读空间应成为多元主体共建的协同平台。政府提供场所与政策支持,图书馆与高校贡献资源与专业力量,社区组织与企业参与运营,志愿者承担推广与陪伴服务,各方力量协同发力,才能充分释放阅读空间的“悦读效应”。
阅读空间要想吸引人,阅读就要与体验结合。单纯的图书陈列难以长期保持热度,应通过读书会、亲子阅读、书影对话、作者见面、创作工作坊等互动形式,营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把读者从“观望者”变为“参与者”。
让更多人在阅读中体验“悦读”的乐趣和收获,反过来才能让更多人爱上阅读。实现这一阅读目标,需要把场所建设、服务便利、社会协同、活动创新和制度保障连接成一张网;把阅读空间打造成每个人都容易走进、愿意停留、乐于分享的公共场域,才能真正把书香铺洒到城市的每一条街巷,把读书变成市民日常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