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高质量备案审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系统擘画“十五五”发展宏伟蓝图,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安庆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室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备案审查工作的原则和目标,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切实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各环节、全方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法治动能。
坚持工作原则,筑牢备案审查法治根基
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宪法监督制度,承担着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权利的重要使命。
锚定政治方向。做好备案审查工作必须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重要原则,把准政治定位与实践导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穿审查全过程,确保规范性文件始终与党中央精神同频、与改革方向同向;坚持人民至上,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引领,让审查工作扎根群众、汇聚民智;坚持高质量发展,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融入审查标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支持符合改革方向的制度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规范权力边界,激发市场活力;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法治底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践行工作要求。做好备案审查工作必须严格践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工作要求,形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监督链条。备是审的前提,需不断扩大备案覆盖范围,将新出台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监委、法院、检察院出台的规范性文件等全部纳入备案范围,实现“应备尽备、无一遗漏”的全领域监督;审是纠的基础,作为核心环节,要聚焦合宪性、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引入比例原则细化审查标准,重点核查是否符合宪法精神、上位法规定、党中央部署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运用依申请审查、主动审查、专项审查等方式,实现“实质性审查全覆盖”;纠是备和审的目的,要强化纠错刚性,通过沟通协调、书面意见、议案提请等方式,推动问题文件修改完善,规范性文件更加规范,保证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内在和谐统一。
完善制度体系,夯实备案审查实践支撑
要以“四化建设”为抓手,构建分工明确、衔接顺畅、运转高效的备案审查制度体系。
审查报告“制度化”。将备案审查工作纳入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固定议事日程,建立“半月调度、月度通报、年度报告”机制,通过制度化安排强化高位统筹,及时协调解决审查难点、配置工作资源,为高质量审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确保工作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审查环节“全程化”。推动审查模式从“后端把关”向“全程参与”转型,建立“事前介入指导、事中跟踪调研、事后备案审查”全链条机制。在文件起草阶段提前介入,聚焦重点领域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预判;在制定过程中跟踪调研,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在出台后严格备案审查,形成“起草—制定—实施—监督”的闭环管理,确保文件既符合法治要求,又契合地方发展实际需要。
审查机制“协同化”。健全党委、人大、政府、监委、法院、检察院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注重沟通协作,完善规范性文件移送审查、意见反馈等流程,着力构建分工负责、相互衔接的备案审查工作体系。探索上下级人大联动审查模式,形成“上下协同、左右贯通”的监督网络,破解“单兵作战”难题,提升审查工作系统性、整体性。
审查方法“多元化”。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实践,综合运用专家联审、群众参审、集中清理等方式,增强审查监督针对性。要充分发挥和系统总结各联系点、实践点的有效经验,结合地方实际探索特色审查路径,通过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现“审查一件、规范一片”的监督效果。
深化机制创新,激发备案审查内生动力
要以机制创新为突破,持续释放备案审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效能。
深化“三双”机制。持续用好“双选双联双延”工作机制,通过法规室精准选文件、研究室科学选实践点,线上依托基层实践点微信群广纳民意、线下召开恳谈会深度交流,将意见征集延伸至基层一线、将审查反馈延伸至制定机关,让备案审查更接地气、更通民意、更增实效。现已通过该机制审查8份民生类文件,收集群众意见100余条,推动《安庆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等文件优化完善,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健全区域联动。坚持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合作机制,健全备案审查工作专家咨询制度,打造以法规室为中枢,各县(市、区)为成员单位的跨市、县两级备案审查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全市各地备案审查业务人员及专家交叉审查的合作优势,依托宿松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示范引领,整合基层立法联系点资源,建立健全审查信息共享、业务指导、经验交流平台,推动优质审查资源向基层下沉,实现全市备案审查工作“一盘棋”。
深化数字赋能。推行全流程电子报备,开展系统内联审,提升备案审查系统运行效能。完善数据库建设,对入库规范性文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电子录入率、录入量保持第一方阵。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备案审查工作中的辅助作用,整合法规规章、审查案例、政策文件等数据资源,运用智能检索、风险预警等技术,提升审查精准度与效率,为高质量审查提供科技支撑。
锻造专业队伍,提升备案审查履职能力
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备案审查专业队伍。
加强理论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围绕“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规范性文件认定标准”“合宪性审查实践路径”“比例原则适用场景”等共性疑难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细化审查标准清单,明确合法性、适当性、协调性审查的具体情形与操作指引,让审查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提升审查工作规范化水平。
融入监督实战。推动审查人员深度参与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监督活动,在“一线实战”中锤炼能力。结合市人大专题询问办法修订、“六尺巷工作法”执法检查等实践,让审查人员深入调查研究,闭环跟踪问效,直面法规实施痛点、改革发展难点,通过“实践—反思—提升”的良性循环,增强发现深层次问题、精准提出审查意见的综合能力,打造“懂法律、通政策、善监督”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守法治初心,提升履职能力,以高质量备案审查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