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宿松县->正文

“生态包袱”成农业生产“绿色财富”

  农忙时节,宿松县高岭乡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与往年不同的是,田间没有了焚烧秸秆的浓烟,取而代之的是秸秆打捆收储的忙碌身影。

  高岭乡以空间覆盖无空白、责任落实无盲区、监督管理无缝隙为目标,通过明责任、强宣传、严巡查、重利用的组合拳筑牢秸秆禁烧防线,推动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同频共振,为乡村生态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高岭乡第一时间成立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实施方案,创新推行“乡-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禁烧任务精准细化到每一块田地、明确到每一名责任人,构建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严密责任链条,让禁烧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

  高岭乡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矩阵,让禁烧理念深入人心,从源头遏制秸秆焚烧行为。该乡在各村主干道、田间地头悬挂宣传横幅30余幅,营造“抬头可见、侧耳能闻”的宣传氛围;组织干部与志愿者组建流动宣传队,驾驶宣传车携带大喇叭巡回播报秸秆禁烧政策法规与焚烧危害;针对种植大户开展“敲门行动”,入户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秸秆还田、青贮饲料等资源化利用途径,并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引导群众从“要我禁烧”向“我要禁烧”转变。

  高岭乡组建干部、志愿者、防火员联合巡查队,村级配套应急扑火队,形成“巡查+应急”双重防控防线,严格落实全时段、全区域监管要求,针对傍晚、夜间等火点多发时段加密巡查频次,做到有火必查、有烟必禁。该乡开通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确保火点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切实守住生态保护底线。

  高岭乡在严格管控的同时注重疏堵结合,通过“振兴夜校”向种植户系统宣传秸秆利用政策,配套建设完善的秸秆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支持秸秆打捆收储与还田作业。昔日的“生态包袱”如今变成了农业生产的“绿色财富”,既从源头减少了焚烧隐患,又为土壤改良、农业增产提供了优质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不断完善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生态保护,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高岭乡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媒体记者 付玉 通讯员 吴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