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庆要闻->正文

“两山论”的安庆答卷
绿水青山带笑颜

  潜水河上,白鹭嬉戏,呈现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816095651.png

  今年是“两山论”提出的二十周年。安庆是安徽林业大市,近年来安庆深入践行“两山论”,以林长制、河长制等为纽带,通过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双向驱动,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一座山一片绿

  盛夏时节,岳西鹞落坪却十分清凉。胡典一早就忙着采购物资,预备旅客们一天的伙食。

  胡典是河南省周口市人。2010年来到丈夫家乡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2012年,她和丈夫在自家老宅基地的基础上,建起了三层小楼、办起了农家乐。

  “共20个房间。每年暑季来鹞落坪避暑游玩的旅客非常多,我家房间都住满了。”胡典说,起初她以接待驴友和收购药材的老板为主,2016年起开始与旅行社合作,接待团队游客。

  地处岳西深山的鹞落坪,年均气温21℃,1991年设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以来,当地政府实施“零采伐”政策,落实“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使得森林覆盖率一度超过95%。生态优良、气温适中,避暑康养的游客纷至沓来,参观、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鹞落坪的15年,胡典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好生态带来好人气。”如今的胡典,不仅经营农家乐,还做起了抖音直播,成了当地网红,家庭年收入超60万元。

  胡典家不远处,是鹞落坪村的河长制主题公园,公园内处处是景:高大的红枫、低矮的黄杨,相互交织、错落有致,池塘里的金鱼来回游动,游客们手持自拍杆拍照打卡……

  “这里原是一片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荒地,几年前的一场山洪更是让这里成了水毁地。2021年起我们开展小流域治理,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既涵养了水源,也美化了人居环境。”岳西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刘宝林指着主题公园说道。

  清洁小流域是以流域为单元,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活污水处置和水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体系。岳西县美丽村生态清洁小流域位于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2021年以来,该县投入约1.7亿元实施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为鹞落坪做了一台生态修复“大手术”:整治河道;划定封禁保护区,禁止砍伐、樵采等一切破坏植被的活动;种植水蜜桃等经济林超2万株,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整治水蚀坡林地1300亩,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安装污水管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生活垃圾240余吨……

  目前,小流域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稳定增长至95%,土壤侵蚀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大幅提升,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数量提升至42种。

  生态的恢复和改善,让村民们在家门口端上了生态“金饭碗”。目前鹞落坪村已发展旅游农家乐106家,农旅综合年收入达5000余万元。据该村“两委”统计,村内游客最多时一天超6000人,比小集镇还要热闹,每家农家乐都是满的。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岳西是安庆市唯一的纯山区县、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两山论”践行过程中,该县实施“生态立县”,以最顶格的标准、最严格的措施筑牢生态底色,2019年被列入全国第三批“两山”基地名录。

  得益于“两山论”,如今岳西境内已有天峡、明堂山、彩虹瀑布等国家级4A景区6个,鹞落坪、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还有妙道山国家森林公园;农家乐超数量1000家,年累计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60亿元;成功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一条河一片景

  坚持“日巡+夜查”、晴雨不间断,年均巡河超120次,足迹覆盖沿岸的每一处堤坝、滩涂与涵闸,实时记录水质动态、排污痕迹、违规搭建及生态变化。这是潜山市梅城镇高集村党总支书记、村级河长熊志文的日常。

  履职以来,熊志文以守护“母亲河”为己任,将河长职责扛在肩上、落在脚下,通过常态化精细巡河、源头化综合治理及创新性动员群众,带领村民们实现了潜水高集村段从“环境隐患”到“生态窗口”的蜕变。

  尤其每年春节期间,针对烟花爆竹燃放污染水体、惊扰水鸟的风险,熊志文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提前两周入户发放《禁燃倡议书》等,科普火药残留对水质的危害。除夕至元宵期间,他又带队24小时轮班值守河岸,劝止燃放行为,指挥协调环卫人员清理残留垃圾,确保潜水水质稳定达标。

  在熊志文的多年努力下,潜水梅城镇高集村段河道焕发新颜,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消失多年的白鹭、野鸭种群重返栖息,河岸绿化率达95%,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点”。

  沿着岳西县宝纛河顺流而下便是潜水。盛夏时节,天柱山脚、潜水河畔,岸绿景美、水天一色。成群的白鹭时而翱翔蓝天、时而盘旋水面嬉戏,构成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画卷。

  潜水,是皖河的一级支流、长江的二级支流,更是潜山市居民的水源地,被潜山人民称为“母亲河”。时间倒回至18年前,这条河曾一度因为过度开发而环境恶化。“2013年左右,河边全是杂草,两岸环境脏乱差。”在天柱山镇风景村经营酒店的程岳宏回忆道。

  2013年起,潜山市逐年投入资金,保护潜水生态。搬迁拆除水源地保护区内的24家沿岸商户企业;叫停河道采砂、拆除违章建筑;截污、清淤、清杂草、打捞水面漂流物,安装水源隔离防护栏;修建10公里可供居民游客休闲娱乐的环河两岸绿道银滩。

  随后又结合林长制、河长制,探索“五保四建三回来”河流生态治理管护新路径,通过“禁采、拆违、截污、护鱼、亲鸟”五项保护措施,“固堤、蓄水、畅路、绿岸”四项建设措施,实现了“河水清回来、鸟儿飞回来、鱼儿游回来”的三个目标。

  如今,潜水已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幸福河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典型案例和《美丽中国在行动2024》美丽省域建设实践典型案例,为潜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生态保障,也为长江“黄金带”镶上了一颗“绿宝石”。

  同时,潜山还累计投资约6亿元,推进“流域治理+污水治理+水源保护”,关闭河道违规企业600余家;新修城市雨污管网119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获得“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殊荣;深入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完成排污口溯源1003个。

  “两山论”践行过程中,潜山市立足自身优势,打好生态牌、走好生态路,外添“颜值”、内修“气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绘就了“处处绿水青山、家家金山银山”的新画卷。

  ——聚焦青山,实施矿山修补复绿、久久为功造林,推进林业“三个万亩示范区”,市域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超54%,林下经济总产值超80亿元,带动农民就业8500余人;

  ——聚焦旅游,以天柱山为龙头、“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295个,构建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建设二乔公园、潜水绿道银滩生态环廊,成功打造天柱山康养、水吼户外运动等特色小镇;

  ——聚焦业态,做好“生态+旅游”文章,依托古皖文化等,打造薛家岗遗址公园、张恨水故居、痘姆古陶研学基地等人文景点;依托生态资源,打造环天柱山民宿产业集群;依托地貌资源,建成漂流攀岩、高山滑雪、低空飞行等体育新业态。其中天柱山国际长板速降大赛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聚焦创新,累计投资274亿元实施工业技改,助力企业节能降耗、技改转型,现有国家高新企业45家,高新技术产品70个,国家级绿色产品、省级新产品和工业精品认定数12个。禁止“两高”行业落户,否决“两高”项目5个(总投资约5亿元)。

  生态美、产业强,如今潜山已实现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时时美”的转变。该市相继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

  一个村一幅画

  青山不负人,生态即财富。

  盛夏,安庆市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风景秀丽,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内,安宁祥和。

  杨亭村总人口3360人,山场面积18000亩,践行“两山论”前,就是城乡边缘的一个偏僻山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穷,村“两委”发不出来工资,于是“两委”干部纷纷上山砍树,卖钱发工资。村内老百姓纷纷效仿,也拿起斧头上山砍树卖钱、养家糊口。

  “村内多山场少水田,限制了田地耕种作业。”杨亭村党委书记杨江勤说,那时大家想过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为了致富,村内各种小型林场泛滥,小煤矿、小砖厂林立,使得曾经的绿水青山逐渐变成荒山。“工业进村让村内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他说。

  “生态也是生产力!”“不准在山上伐一棵树!”1998年杨亭村定下规矩。在关停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后,村内开始栽上了枫树、茶树、杨梅树等,但青山白化的问题依然存在。

  “山体上白花花的,全是大大小小的坟墓,青山挂白、层层叠叠、满目疮痍。”杨江勤说,村内曾经遍布山头的乱坟毁了植被、坏了环境,加上祭祀陋习,时而引发火灾烧毁植被,使得村里的山体土层稀薄、石质裸露,远看白森森的一片。

  2017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林长制改革,安庆是试点市之一。杨亭村是安庆市林长制改革的示范村,改革步步推进。

  ——治理“青山白化”。村内组建了一支24人的林长制及青山白化专项治理巡查执法队伍,推进移风易俗,完成白化青山治理1500亩。

  ——推行网格化管理。实施“五个一”服务平台,6名点长担任网格片长,33名村民组队长担任网格组长,另设5处护林卡点、护林员12名,视频管控7处,一林一技,一林一警,把管绿护绿任务细化,谁包保谁负责,谁失责必追责。

  ——制定村规民约,做到“五个严禁·四个一律”即:严禁乱采乱伐,严禁开山挖山,严禁私埋乱葬,严禁坟头硬化,严禁明火上山;古树、名木、大树、稀有树木一律挂牌保护,山场一律封山育林,带明火上山一律拘留,干部包保失职一律问责。

  ——实行广泛造林。加大公益林、防护林保护力度;种植茶叶、杨梅、蓝莓、油茶等经济林、观光林;在主干道沿线、自然村庄栽种银杏、红枫、桂花等名贵苗木,实现田园四季有花。

  ——在用绿活绿上下功夫。先后引进7家生态农林企业,涉及耕地流转面积1650亩,山场流转面积3600亩,企业累计投入资金2亿余元。发展都市农业、康养产业、乡村旅游业。实现了田园变花园,山场变果园林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产品。

  通过“管绿、增绿、调绿、用绿”,杨亭村森林覆盖率超过60%,产业也接踵而至:茶叶从3亩到1000亩、百合30亩、杨梅500亩、精品苗木450亩;花溪茶谷农文旅项目一年接待5万人次,悦客民宿项目一年接待3万人次……

  如今,杨亭村年均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当年砍树,现在保护。”杨江勤说,借助林长制改革试点释放的产业发展活力,杨亭村致力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围绕“绿色茶园、精品果园、生态花园、休闲乐园、美丽家园”,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如今的杨亭村,花溪茶谷百花争艳,33个村民组实现通组道路全部硬化,户户通水泥路,户户通自来水,组组通路灯,村庄面貌点成“盆景”、线成“风景”,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四块“国字号”牌子。

  2017年以来,安庆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4万亩,占全省六分之一以上;近五年森林火灾和森林受害面积与前五年相比分别下降92%和98%。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2个、省级森林城市7个、省级森林城镇74个、省级森林村庄678个,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涉林经营主体达2814个,其中省级以上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7家、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8家,数量均居全省第1。建成高效林业基地184万亩,其中,油茶100万亩、全省第2;怀宁蓝莓9.5万亩、长三角地区最大。林业产业带动42.6万户林农直接受益,户均年增收3500元以上;7694名低收入户被选聘担任生态护林员,人均年补助超过8000元。2024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82.28亿元,同比增长7.8%。

  


(全媒体记者 沈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