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卖纸上规则变为行动自觉
“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市聚焦当前网络外卖经营行为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七大方面为其划红线、立规矩。这一举措不仅关乎消费者权益保障,更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恶性竞争等顽疾,为外卖行业回归健康发展轨道提供了重要指引。
立规矩易,守规矩难。为外卖行业立规矩只是规范发展的起点,而让外卖“纸上规矩”变为“行动自觉”,则需要监管与服务双双发力,既需要监管“长牙带电”,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通过大数据监测平台订单数据、价格波动、商家投诉等信息,及时发现“明停暗补”“虚假优惠”等规避监管的行为。对顶风作案的平台和商家,依法依规从严处罚,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违规必查、查则必究”的震慑力。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合规评估,确保监管无死角、不缺位,让“纸上规矩”真正转化为行业共识。又要服务“精准滴灌”, 对中小商家开展合规培训,帮助其理解规矩、适应监管;对平台的良性创新给予肯定,鼓励其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消费体验上发力;支持平台优化供应链、开发“品质专区”,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配送效率、改善用户体验,让竞争回归服务与品质的正轨;建立“白名单”“红黑榜”等机制,对合规商家给予流量扶持、信用激励……一系列服务“组合拳” 必须打得稳准狠。
“人心齐,泰山移”,外卖规矩的落地从来就不是监管部门或服务机构的“独角戏”,还需要平台、商家、骑手乃至消费者共同“大合唱”。平台应主动对接监管要求,把合规培训纳入商家入驻考核,将合理配送时效嵌入算法优化;商家和骑手要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践行”,把规矩内化为经营习惯和职业准则;消费者也可通过“阳光评价”参与监督,对合规商家给予认可,对违规行为及时反馈。当监管的“刚性约束”、服务的“柔性支撑”与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形成合力,外卖规矩才能从“纸上要求”变为全行业的“行动自觉”,真正构建起规范有序的行业生态。